为深入了解洋县生态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6月30日,校团委书记王珊带队,社团指导教师杜倩文、11名团员青年代表深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在历史人文、生态产业、乡村振兴的交融中,探寻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访古探今,触摸文化脉络
实践团走进蔡伦墓祠,探寻古法造纸的千年智慧,触碰文明传承的脉络,非遗传承人马馆长现场演示“造纸”绝技,同学们分组体验抄纸、晾纸环节,在完成“汉麻纸”制作中感受古人智慧对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

访企拓岗,窥见乡村振兴的产业密码
走进汉中华瑞牡丹生物科技、双亚集团,与企业交流座谈。从牡丹产业生态价值挖掘,到黑米传统农业品牌化发展,成员们了解生态产业如何激活地方经济。梨园之行解锁“农业 + 旅游” 融合新可能。

传承红色基因,调研乡村振兴
实践团深入华阳镇,在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前,化身红色故事的讲述者,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先辈精神,汲取乡村振兴“红色动能”。在华阳古镇聚焦生态文旅落地,走访村民、考察民居,了解生态文化旅游如何带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观览朱鹮生态园、文化馆,为生态文化保护续写新篇
走进朱鹮保护区,了解朱鹮栖息地维护、景区保育手段,认识生态名片如何带动生态旅游,为乡村引流。在洋县文化馆,从传统技艺展示到文化传承故事,成员们明晰非遗对乡村文化底蕴塑造、文旅吸引力提升的作用。

总结研讨,锚定发展方向
此次洋县之行,团队穿梭历史与当下,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融合中,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和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也切身感受到华阳古镇的红色历史、社会风貌、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剖析生态文化发展困境,为洋县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凝聚青春智慧,让生态文化 “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 “硬支撑”。(校团委/王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