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文化传媒系非遗大师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三——“秦风泥韵 塑见匠心”在长安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泥塑胡氏第七代传人胡锦伟亲临指导。文化传媒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王瑜,学生工作负责人唐娜、非遗薪传社指导老师焦姣及学生代表参加。

胡锦伟生动讲授了凤翔泥塑这一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地域特色。随着讲解的深入,同学们对泥塑艺术的兴趣愈发浓厚,迫不及待地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旅。
活动期间,胡锦伟接受了文化传媒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物专访,讲述了从小至今学习凤翔泥塑的过程及遇到的诸多挑战和机遇,为同学们解答了非遗“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凤翔泥塑的底蕴,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专访活动结束后,胡锦伟重返活动现场,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在师生近三个小时的专注创作中,憨态可掬的生肖摆件渐次成型,还有融入现代创意的新造型。胡锦伟以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点评将活动推向高潮。光影交错间,陶土的质朴与师生创作的热忱相映成趣,为这场跨越传统与创新的艺术实践画上了温润的句点。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与非遗大师的近距离接触,对凤翔泥塑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后会更加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非遗薪传社指导老师焦姣指出,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所系、精神所依,守护这份文化瑰宝,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担当。未来还将策划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技艺在校园中绽放新的光彩。(文化传媒系 供稿)